影響上輥頸裂紋產生的主要因素
發(fā)布:公司新聞 點擊次發(fā)布時間:2014-03-25
影響上輥頸裂紋產生的主要因素
上輥頸裂紋發(fā)生在輥身向上輥頸過渡的地方,離輥身上端40 ~ 100mm范圍內。輥頸裂紋絕大多數(shù)是橫裂紋,有環(huán)裂和局部裂紋兩種形式。裂紋輕者,在加工時才能發(fā)現(xiàn),若裂紋深度小于加工余量時,加工時可以去除,如加工后仍留有裂紋則應報廢;裂紋重者,鑄態(tài)即可見一圈環(huán)裂, 嚴重時引起輥頸斷掉。
(1) 化學成分。用化鐵爐生產軋輥時,熔化順序按軋輥的叫(Si) 從低到高安排:冷硬軋輥,球芯軋輥,球復軋輥,無限冷硬軋輥,球鐵軋輥。為了確保10t化鐵爐第一包鐵液出爐溫度大于1400℃,底焦高度規(guī)定為2.8m。由于化鐵爐底焦高,前面幾包鐵液w? 和w(S) 增量都比較嚴重,造成合金冷硬鑄鐵軋輥的w? 高達3.75%~ 3.80%,w(S) 高達0.115%~0.120%, 有時甚至高達0.132%。
(2) 澆注溫度。用沖天爐生產軋輥時,前面第一、二包鐵液出爐溫度一般偏低,加上前爐和鐵液包溫度低,吸熱量大,造成鐵液澆注溫度偏低,鐵液流動性差并使冒口提早凝固結殼破壞了定向凝固,使產生裂紋的傾向增大。
(3) 軋輥的白口層越深,上輥頸裂紋的報廢量越大。這是由于白口的收縮比麻口和灰口的收縮大。
(4) 輥身長度(L) 與輥身直徑(D) 之比越大, 上輥頸裂紋的報廢率越高。如φ355mm×l020mm軋輥,L / D=2.87,上輥頸裂紋的報廢率高達50%。L / D的比值越大,即輥身長度越長,輥身長度方向的收縮就越大,上輥頸拉裂的概率也越高。
(5) 冒口砂型的內壁凹凸不平,阻礙了輥頸自由向下收縮。
(6) 輥身長度大于700mm, 輥身直徑小于φ350mm的細長軋輥,采用輥頸砂芯者,澆畢后沒有拆除墊鐵,或砂芯外圓過大,與冷型配合太緊,失去了輥頸砂芯( 澆畢后能下移) 減小收縮阻力的作用。
(7) 上輥頸裂紋與生鐵的特性有關。在生產過程中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,調換某種生鐵時,軋輥就容易出現(xiàn)裂紋( 包括輥身縱裂、上下輥邊裂、輥頸裂等),而調換另一種生鐵之后,各種裂紋就隨之減少或消失??赡苁怯捎阼T鐵組織遺傳性的影響,使軋輥的收縮增大,因而容易引起裂紋。
(8) 碲加入量過高,上輥頸裂紋的傾向增大。在冷硬軋輥中加入碲能增加純白口深度,縮短麻口長度,有利于提高軋輥的耐磨性和提高鋼材的表面質量。我廠為了獲得比較純的白口層,每噸鐵液中加8 ~ 12g碲,加入量比國內同行高,因而輥頸裂紋的報廢率也比國內同行高。碲是強烈的反石墨化元素,由于鐵液中加碲量較高,使凝固過程中析出的石墨數(shù)量減少,裂紋產生的傾向增大。
蘇州浩凱模具有限公司長期供應SKD11,SLD,SKD11模具鋼,冷作模具鋼,SKD11熱處理硬度,SKD11用途,SKD11批發(fā)價格,日本日立金屬,日立金屬SKD11代理商,歡迎選購.